党建引领“一条心” 下好治理“一盘棋”

党建引领“一条心” 下好治理“一盘棋”


(资料图)

藤县太平镇柴咀村创新社会治理焕发新生机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李佳颖 冼子茵

“群众要过好生活,乡村就要咬定治理不放松!”站在藤县太平镇柴咀村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才勇面对整齐划一的民宅、错落有致的小花池、笔直的水泥路,话语坚定、自信。

柴咀村位于太平镇狮山脚下,321国道贯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柴咀村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平安建设的触角不断延伸,推进基层村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要增加藤县东方狮王、太平狮山等元素,把柴咀村的故事讲好……”“建议以壮乡的铜鼓作为舞台的造型,背景增加醒狮、绣球等元素,让村里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3月8日,记者来到柴咀村的“同心广场”,只见镇、村干部正对广场的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探索镇、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联动治理架构,建立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镇政法委员、村政法助理等制度,把辖区分散的社会力量聚合起来。”太平镇党委书记唐培乾向记者介绍。

该镇把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绘就党建“同心圆”,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治理共做、问题共解、困难共帮,着力形成“一盘棋”工作局面。

村组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近年来,柴咀村健全完善镇、村党组织联动体系,自上而下定思路、作决策、抓推进,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工作闭环,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纵向“动力主轴”。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柴咀村下分为9个小组网格,吸纳36名网格员,把党的组织和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该村具体化可视化网格作战图,邀请村民进入桂政法信息系统网格群,使每个微网格的管理信息“一览无余”。网格员下沉一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家庭风险评估、服务管理等工作,推动力量在网格内融合、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服务在网格内联动。

用科技赋能综治中心建设,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柴咀村在村主干道、重要路口、企业厂房、人员聚集等区域安装治安视频监控,鼓励百姓自建摄像头加入到天网中,形成全村范围内主道路节点和重点区域的点线面防控体系,实现24小时监控全覆盖。

柴咀村打造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网格为单元、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治理模式,治理效能大大提升。2022年,柴咀村实现管控缺位零发生、安全事故零发生、越级上访零发生的目标。

激发乡风文明“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耕读文化是柴咀村传承多年的优良文化,表现为“耕读传家”的人本精神。近年来,柴咀村党支部将本土特色耕读文化嵌入乡村治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以耕读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组织编写村规民约的过程中,柴咀村广泛查阅村庄文化典籍,编写了“筑美丽柴咀和谐梦,树十里八乡文明风”的村规民约——“孝敬父母、邻里和谐、勤劳节俭……”村规民约通俗易懂,村民能读得懂、记得住、行得通、做得到。

柴咀村把弘扬耕读文化与推进乡村治理紧密结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耕读文化,搭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平台,吸纳德高望重、亲和力强的“五老”乡贤、热心志愿者、党员、群众担任调解员,建立村级调解组织,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协助村干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调处率达100%。

同时,该村以耕读文化为基础,致力将优秀的家风、乡风融入各种民俗活动,依托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理位置,打造了同心文化广场、长廊、书吧、文化墙等阵地,自发组织开展禁毒主题牛哥戏、竹竿舞、诗词创作、法律法规宣讲等多种活动,营造乡村德治氛围。

“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在综合治理这条路上,我们会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宜居、向善、富裕,让外来的朋友们都能感受到柴咀村的美!”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子,杨才勇信心满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