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检察院能动履职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就业难题

北海市银海区检察院能动履职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就业难题


(资料图)

在矫渔民不再为出海发愁了

平安广西网北海讯(广西法治日报记者陈家财 通讯员郭思家)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辖区实际,能动探索涉海涉渔社区矫正治理工作新模式,服务向海民生,为辖区社区矫正对象“渔老大”解决出海难题。

社区矫正对象出海是否存在脱管漏管风险?银海区检察院严格把关,全面审查,将法律监督与社区矫正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严防风险隐患,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社区矫正对象张某胜、张某亚家庭经济不宽裕,为更好地改善生活,申请到广东、海南及北海涠洲岛等海域进行捕捞作业。银海区检察院急当事人之所急,围绕社区矫正机构是否应批准其外出进行捕捞作业组织公开听证,并联合渔业协会、海洋局、律师事务所的听证员进行法治教育,最终向银海区司法局发出批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捕鱼的检察建议。司法局采纳检察建议,对包括张某胜、张某亚在内符合出海作业要求的社区矫正人员予以放行。考虑到鱼群具有流动性,社区矫正对象有时需跨区域作业,该院建议社区矫正机构在审批时结合捕捞证的许可作业区域、采用具体市县和经纬度双重划界标准,除注明所跨的具体市、县外,以经纬度为界,在捕捞证许可的作业范围内进行审批。

银海区检察院还提出打造新的网络监督管理平台的建议。社区矫正机构积极采纳,成立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微信群,在每年开海等渔忙时段实行图片报到、网上学习、网上汇报,方便社区矫正对象及时报告位置,实现“掌上”打卡。

为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始终处于监管覆盖范围,与监督“随行”,在北海市人民检察院的牵头组织下,银海区检察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作,引入科技、数据等资源,共建联动机制,提升海上监督效能。

借力技术资源,解决定位难题。银海区检察院协调银海区海洋局为社区矫正对象作业船只免费安装“宽带卫星通信终端”,解决远海手机无法上网、电话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借力海洋、渔业部门的北斗定位系统,实现海上远程作业全程轨迹监控。

共建联动机制,推进长效监管。银海区检察院联合司法行政、法院、公安、海警、海事、海洋等多部门,会签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工作机制,以职能互补、联动执法打通海上监管“任督二脉”。联合银海区司法局、海警及沿海乡镇派出所等部门建立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信息通报机制。由海洋执法部门每月向社矫机构通报相关渔船行驶轨迹,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

引入社会监督,联结帮扶力量。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时常更换受雇渔船,人员实时监管难的问题,银海区检察院建议将出海捕鱼的同船人员纳入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明确矫正小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由矫正小组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在出海期间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目前,10名出海的社区矫正对象均未发生监管事故。

注重犯罪矫治,引导改造人生。银海区检察院突出加强心理矫治、实践锻炼,利用微信群打造的“云上法治课堂”,开展法律法规、警示案例等学习,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联合社矫机构组织护海公益活动,由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海上普法宣传、增殖放流,使其完成从犯罪到护海的内心转变。突破地域限制,把检察监督延伸到海上,鼓励社区矫正对象举报偷渡、非法捕捞等海上违法犯罪线索。

提供检察关怀,解决就业难题。银海区检察院积极做好务工指导,帮助无业的社区矫正对象实现海上就业。如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后,原船主介意其身份不再雇佣,检察院主动联合渔业协会,在船主和船员之间牵线搭桥,同步解决用工、就业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