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红利惠及大瑶山的村村寨寨
金秀瑶族自治县打造“法庭+综治”模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莫积斌 通讯员 韦晋 郭军 苏珊珊
【资料图】
金秀瑶族自治县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淳朴特点,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法庭+综治”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新机制,以优质的诉讼环境、高效的诉讼指导、多元的解纷措施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让平安红利惠及大瑶山的村村寨寨。
巡回法庭让企业有“信心”
金秀县工业园区是该县的企业集中地。为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引导作用,金秀县人民法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巡回法庭”,巡回审理工业园区涉企案件,每月安排骨干法官进驻企业,精准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培训、合同指导、知识产权保护等特色法律服务,主动为行业协会提供“锦囊妙计”。
2022年10月,金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园区内两家公司因拖欠租金问题产生纠纷,向“优化营商环境巡回法庭”申请调解。
接到申请,“优化营商环境巡回法庭”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入园区了解情况。经了解,这两家公司租用园区的厂房用于生产经营,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因此拖欠园区一年多的租金。了解情况后,法官组织双方调解。法官向双方释法明理,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疫情期间的相关政策,引导当事人共克时艰。最后,两家公司表态,租金一定会交,但希望能延迟一段时间。园区理解企业的困难,同意给企业一定的期限,分期支付租金。至此,案件得以化解。
为助推当地瑶医药产业发展,2022年3月,金秀县法院在工业园区设立“护航瑶医药产业发展柳林工作站”,由广西审判业务专家、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专职审委、三级高级法官韦柳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在瑶医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上建言献策,在重大合同审查上发挥专长,在企业制度完善上精心指导,在诉前调解中主动作为,研究解决涉企纠纷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推进园区法治化管理。
2021年以来,该院到工业园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6次,提供指导性意见52次,提供法律咨询71次,轮换派驻商事法官47人次,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调处中心让劳动者“安心”
为顺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金秀县法院与县总工会、人社局共同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联动调处中心”,打造“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劳动纠纷,优化劳动保障服务,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该中心着重于诉前调解,着力将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以高效、便捷的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时下方兴未艾的“直播带货”为许多优质产品打开销路,也为主播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了产业繁荣和经济增长。但是,“直播带货”有时涉及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给主播带来法律风险。为保护主播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和乡村振兴,5月23日,金秀县法院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开展“规范网售助力乡村振兴”法律宣传活动,防止“带货翻车”。
在活动现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联动调处中心”工作人员通过鲜活的案例,对“直播带货”过程当中可能触及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解读,引导直播行业从业者增强规范经营、合法竞争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联动调处中心”共化解劳动纠纷271件,切实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科技法庭让当事人“宽心”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金秀县法院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线调解新模式,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基层人民法庭建立科技法庭,充分运用“云视庭”、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中“在线庭审”等功能进行“云调解”“云庭审”,推动诉源治理向移动终端拓展,以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服务,打通司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从“指尖”到“云端”的调解,打破了调解和审判工作地域空间的限制,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蓝某和刘某均系桐木镇某果厂员工,2023年1月27日晚,蓝某饮酒后出言挑衅,与刘某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刘某殴打了蓝某,造成蓝某头部和手部受伤,刘某因此被公安机关罚款500元。因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蓝某遂向金秀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2万多元。因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标的不大,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官进行诉前调解。
因双方均在外地,考虑到双方到法庭调解路途遥远,存在诸多不便,因此,桐木法庭决定通过“云视庭”平台开展线上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认真倾听蓝某、刘某陈述,耐心分析过错责任,以法训诫、以情动人,引导刘某主动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最终,在法官的悉心劝解下,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刘某向蓝某赔偿损失2000元。
2021年以来,金秀县法院在各平台网上立案460件,通过音视频、互联网调解391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