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闻: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乡村振兴主力军
(相关资料图)
平安广西网南宁讯(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黄世钊)2022年9月至11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小东担任组长的调研组,开展关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相关调研情况显示,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成为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我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自治区印发《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方案》《广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2021年广西家庭农场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2年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措施扶持,促进健康发展。各市县也根据本地实际,就培育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强产业、壮主体、育人才、优联结,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9月底,我区家庭农场达到11.62万个,比2017年增加10.78万个,象州县寺村镇祖强种植家庭农场、融安县唱歌坪莫氏家庭农场等4个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74家,比2017年增加133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9家。农民合作社62434户,比2019年增加3634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5834个,服务小农户经营收入累计33.63亿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不少地区开展集中连片种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品牌创建,推动各地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南宁市武鸣区的沃柑、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茶叶、桂林市兴安县的葡萄、百色市的芒果、河池市的牛羊以及全区林下经济产业等发展壮大,都得益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强力带动。桂林市叠彩区尧山花卉基地欣荣花卉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安排就业人员2500余名,本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土地流转费3500元/亩。平果市引进富凤集团投资兴建广西富鹏农牧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6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存栏种鸡20万套的金沙种禽繁育基地、年孵化4000多万羽的禽苗孵化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带动全市农户2256户,从事家禽养殖年出栏优质土鸡近3000万羽,农民养鸡年收入1015万元/户。贺州市大力支持香芋产业发展,推进贺州香芋产业加工集聚区建设,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超25万吨,产值超30亿元,柳州市柳江区引进螺蛳粉相关食品加工企业28家,带动就业1500人,实现产值3亿元。